太陽很大,在家聽音樂看書上網。
無意間看到一張圖片,是紙張尺說明。
我就開始在想,為什麼A4紙張的大小是現在我們使用的210 X 297 mm。
為什麼用A為什麼是4?? 大家都知道"只要double A,萬事都OK";
那到底A4是什麼意思?
為何又常聽到B3、B4等等,設定印表機時,為何又有C4、C5??
這些數字之間到底有什麼的關連??
經過稍稍研究一下之後,發現原來這些已經習以為常的數字,
已經包含著許多生活經驗中的智慧。
 
且聽我慢慢道來,
請放心,沒有太多數學…
 
這些定義開始於西元1975年的ISO 216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Paper size 216),
歷史我就不太多講,後續還延伸了ISO 269 ,去定義適用於A與B size的信封大小。
所以這定義其中之一的邏輯便是為了標準化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書寫信件的標準規格。
 
那就先由A series說起吧,A系列的第一個項目是A0,然逐漸是A1、A2一直到A10。
首先A0長邊與短邊的比例,必符合1:根號2,而這是一個比例,如何讓比例是用於日常生活。
就是使用最基本的計量 單位"公尺",於是A0的定義就成為
1. 長邊與短邊的比例為1:根號2。
2. 長邊與短邊相乘等於1平方公尺。
大家可以自己乘乘看,A0 尺寸等於841mm*1189mm。
而A1就是A0對折;A2就是A3對折,依此類推到A10。
 
 
而B series的定義也是起於"公尺",不過他是取短邊為1公尺。
而長短邊比例也是保持在1:根號2;同時A系列也與B系列保持著幾和平均的關係,
例如B1是A0 & A1的幾何平均。
而B0~B10也是對折又對折而成的。
 
 
以上便定義出了兩種紙張型式的基本尺寸,當然寫了信還要信封來寄吧。
而C系列的大小正好是A系列B系列的幾何平均。
而C series便因此而生,例如 C4信封可以放入A4的信紙,若是A4對折,則可以放入C5尺寸的信封
 
而A4只是因為她比較適合我們日常的書寫因此成為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紙張尺寸。
所以下次要找合適的信封大家也應該知道這些數字的相關吧?!
不過話說回來,生活智慧還是讓我們刻服了這個問題,
 
"對折一次放不進信封就再折一次吧"
 
再次看了一下相關的資料,發現這些系列之間還有很多數學特性的關聯。
不過就不再繼續深入了,畢竟是為生活樂趣而寫,滿足到某個程度就足夠了~
但是為什麼會選擇 1:根號2做為規則呢?  目前還沒找到答案…